1.如果是继续做学术,那论文发表最重要,你有什么样的publication,什么级别,多少篇,这些是影响你以后能进什么级别高校,是讲师开始还是副教授开始,甚至你的工资的最重要的因素。尽管国内关系比较重要,但是如果没有像样的(至少达标的publication),关系也不好用,大牛、院长的学生最终能留校或者去不错高校的还是极少数。是他们的学生,并且publication比较好(至少达标),这是最好的。
2.如果是以后进业界,以商科为例,这时publication就不那么重要的,只需毕业要求,然后积累实习经验、人脉。与本科不同的是,这时期如果你认真利用你的身份、学院资源、导师资源,你可以积累一些关系较深的人脉,而不是像本科生那样仅限认识。这些人脉中有的会是影响你择业的重要的人,有些会成为你以后职场的贵人。但是不管怎么样,自己在这个阶段不要把自己当学生看,把自己当大人,尽快适应成人社会的规则。
3.如果是以后当公务员,包括选调、考公务员等,这时,学生会经历比较重要,尽量让自己混到学生会主席、副主席的职位。
多参加一些党组织相关的活动,比如青年马克思活动、各类党建活动等,然后利用自己的身份、导师资源、学生会资源、学院资源,多结交一些公务员朋友,他们中的可能最后只有一个人在你关键时刻能帮上忙,但关键时刻一人就够了。
有人可能会反驳说结交人脉得自己有用,这一点没有错。但是在博士阶段,自己的作用不会很大,不可能给一些级别较高的人提供帮助,别人也不会指望你能提供什么帮助。这时你要做的是:
一是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与潜力,让他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材,以后有大用。
二是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大家都是人,是人就有需求,有大需求,有小需求,你总能满足一些他某一个小的需求。
三是把这个关系维持好,平时多联系,多汇报自己情况。这种关系只有在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时才用,平时多联系,一般的事不要找他帮忙。
读博的目的不同侧重点当然不同
为什么要读博?是为了学术,希望以后能做大学教授?还是为了移民美国?还是为了回深圳拿孔雀计划?
大体来说,想做学术,看导师水平。想移民美国,选美国学校而且最好能支持你修cs课的那种。想拿孔雀计划,看国际排名。
博士毕业选择国外还是国内?
在中国读博士的问题在于有水平且靠谱的导师少,导致读博士的收益方差很大,不一定比工作几年的收益高。很多人到国外快毕业了才意识到,国内211靠谱的导师恐怕不足5%,985靠谱导师10%,nus靠谱导师20%,美国一流名校30-40%,每个学校里都充斥着大量不靠谱的导师。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所以大而化之的讲,国外读博更好一些,总体国外导师的水平高于国内。
当然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专业。此外,你也可以说新加坡虽然拿的少但是早九晚五舒服啊,国内拿得多但也得996啊。是这样的,所以同时要看个人选择。
最后总结
1.所有高校的博士的对比,一般只会发生在读博刚开始,认为自己进了名校读博就更厉害,但越到最后越看你的成果,你的出路,你以后混得怎么样。
2.国内还是国外、学校、导师,这些都看,但对于不同的规划来说,权重不一样。如果是做学术,是否有海外经历很重要,导师水平、人品、是否有时间指导你或委托厉害的人指导你,很重要。如果是进企业或者公务员,名校平台很重要。
3.土博没有一文不值,搞学术最终看你的publication,你就算是欧美PhD,但没有文章,也不会招你,就算招进来后不能持续产出文章,也有被解聘风险。进业界、考公务员,土博甚至占有优势,除非你是国外顶级名校。比如中央选调生只面向十几所985选拔。
4.最关键看什么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