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肉,碰碰都不行
回教严禁吃猪肉,因为他们认为猪肉是不净的(haram)。
除了不准吃外,他们也不准触碰或烹煮猪肉。一些两栖动物(如蛇、青蛙和鳄鱼)、凶残的动物(如老虎、熊、老鹰)和爬虫(如昆虫、蜥蜴)也在禁食之例。回教徒也不准饮酒,因此和他们一起用餐时,不要劝酒。
传统马来人的日常餐食是简单的米饭、菜和海鲜。他们在特别节庆会烹煮油饭(nasi minyak),例如婚宴。因此有人说,如果想要知道马来族朋友什么时候结婚的话,只要开玩笑地问:“你什么时候请吃油饭呀?”即可。
在过去贫困社会的环境下,一般很少有吃肉类的习惯。许多家庭是从豆酵饼(tempeh)和豆类食品中摄取蛋白质。他们也喜欢用虾头烹煮峇拉煎(belacan,即虾膏),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。
斋戒月不准吃喝?
马来人的香辣菜肴很能刺激人的味蕾,但每年总有一个月是不能随心所欲的。斋戒是可兰经上注明的一项规例,在回历的9月,也就是Ramadhan月,回教徒都必须斋戒一个月,可说是一项能耐极限大挑战。
从太阳爬上山,也就是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,到太阳下山为止,履行斋戒义务的回教徒,一律不准吃喝;要到晚上7点半过后,才可进食。不过小孩、孕妇、病人和体弱者,得以豁免此例。另外,斋戒期间也不准抽烟,不准同异性有亲密行为,也不能说谎和讲他人坏话等。有经济能力的教徒,在斋戒月月底,也有义务施舍给贫困的教友。
开斋节是庆祝斋戒月的结束,日期是根据新月的出现为标准。传统的马来人会制作四方梗米粽(ketupat)、马来饭团或竹筒饭(lemang)以及香辣牛肉,以示庆祝。过去,他们还会在宣布开斋节降临的夜晚放鞭炮,但如今新加坡的马来家庭会在门窗上挂上亮晶晶的灯饰。
在喜气洋洋的节日去扫墓?
马来人在开斋节也有穿新衣的习惯。过节之前,找裁缝师缝制传统的“巴株古龙”服装(Bajukurong);开斋节当天,就可换上色彩鲜艳的漂亮新衣,拜访亲友。不少马来家庭更是喜欢一家大小,穿同一布料裁成的传统服装。开斋节大清早,马来人都会换上新的传统服饰,纷纷前往做集体祈祷。除了祷告外,回教徒也会施舍、听布道。
他们也会拜访近亲,彼此寻求宽恕。年轻人要向家中长辈请求宽恕一年来的过失,表示对长辈的敬意。之后几星期才探访远亲和朋友,大家互相上门,非常热闹。由于回教徒一年里没有固定的扫墓日子,因此有些人也会选择在开斋节或哈芝节扫墓。
很多人以为回历10月1日的开斋节,是马来人的新年,其实不然。回历1月(Muharram)的第一天才是回历上的新年。
开斋节是回教徒庆祝完成一个月斋戒义务的节日。其他种族的回教徒也庆祝这个节日。